全球化起義 – 國際會議

2023年11月26日,召開「全球化起義」線上國際會議,目的是支持第三次巴勒斯坦起義,支持領導民族解放戰爭的巴勒斯坦人民反對納粹以色列國的鬥爭,他的佔領軍。 亞洲公社和馬克思國際在世界各地的積極分子正在執行這項聯合任務,從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國,經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拿馬到斯里蘭卡、香港和中國,途徑歐洲和美國世界各地正在大規模動員,將起義全球化,並對抗以色列和帝國主義軍隊。 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活動人士為巴勒斯坦問題進行了鬥爭和動員,對抗資本主義政府。 以進步國際為指導的資產階級和改良主義左翼,採取了聯合國的政策,錯誤地呼籲「和平」和停火。 我們需要促進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活動人士真正要求的:巴勒斯坦民兵的軍事勝利,以色列國的毀滅,以及巴勒斯坦人民的徹底解放,這將為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做出巨大貢獻。他們的民族解放。 全世界人民。 點此加入國際會議! 透過表格給我們留言

Loading

View More 全球化起義 – 國際會議

제국주의 세력의 니제르 개입 반대한다

아프리카의 혁명적 좌파가 우려하다:제국주의 세력의 니제르 개입 반대한다 나이지리아 사회주의노동자동맹(SWL)번역 김준효 기사입력 2023-08-18 18:30 주제: 국제, 아프리카 아프리카의 서방 제국주의 동맹국들은 니제르를 침공하겠다고 위협했지만 지난주 그것을 실행하는 것은 주저했다.…

Loading

View More 제국주의 세력의 니제르 개입 반대한다

재난과 안전 사고에 무책임한 윤석열 정부를 규탄하다

집회 취재팀 기사입력 2023-08-06 08:24 주제: 공식정치 폭염 경보에도 8월 첫 윤석열 퇴진 집회가 힘차게 치러졌다. 오늘은 “윤석열 퇴진! 김건희 특검!”을 내건 ‘촛불대행진’ 집회가 1주년(제51차)을 맞이한 날이다. 집회…

Loading

View More 재난과 안전 사고에 무책임한 윤석열 정부를 규탄하다

我為何會在維園點起燭光

—-波蘭交換生的自述 六月四日,星期日,我到了維園燃點了一枝爉燭。在波蘭,這是我們悼念亡者的方式。我們就是這樣為那些死者及不能發聲的生者祈禱。在這裡作交流生期間,從朋友得知,香港過去亦有這個相似的傳統。 在我的家鄉,燭光是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祈禱時點起燭光,是悼念亡者的一種傳統和表示尊重的方式。我們相信,縱然只是一點燭光,也能為黑夜中的人帶來亮光。星期日,維園的夜晚很黑很暗,有人能夠前往哪裡點燃一枝蠟燭,有著精神上的重要意義。在波蘭,當我們為死者祈禱,我們就是以此方式表示:「你們沒有被遺忘!」這當中沒有什麼政治理由。 在我的成長中,從未害怕說出心中所想。即使在今天,如我在波蘭這樣做,不會有人認為有問題。我知道很多香港人過去都是如此。我們相似之處也不止於此。巧合地,六月四日這一天,對於波蘭人也是有著重要意義。每年六月四日,我們都會慶祝團結工會在現代波蘭首次自由選舉中獲得勝利。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傷感地,波蘭人也見證了北京如何在一九八九年這同一天,走上了不同道路。 當進入維園時,我其實是驚的,真的很驚。我想到自己可能會被捕,甚或遞解出境。但如果是這樣,我應該在24小時內便乘上飛機平安回家。這是值得去冒的險。我的香港朋友就不會有此相同的「厚待」。說到底,作為一名交換生,我損失的不是什麼,但這行動卻來得很重要。我想去表達交換生是明白香港人的處境。我們知道的。雖然我們是外國人,但沒有對香港人的抗爭置身事外。我當時想,因為我是交換生,將蠟燭藏於麥當勞帽子裡,或許會是唯一一個能夠進入維園點起燭光的人。 對我而言,有人可以做這件事很是重要。縱然只是一點亮光,我們相信,也可為需要祝禱的人照亮黑暗。這對於多年來飽受歷史折騰的波蘭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價值。我在中文大學的朋友告知,這亦是很多香港人內心非常珍視的價值。我自己將會繼續以家鄉親切之情祈禱。一點微小的亮光,即使只是象徵地保留在我的內心,也能照遍黑暗。我的思緒會繼續和香港人在一起。 此文翻譯自2023年6月7日刊於 Hong Kong Free Press的英文文章,原文名稱[why I lit a candle]。 原文連結:https://hongkongfp.com/2023/06/06/why-i-lit-a-candle/?fbclid=IwAR0AmUnsTrYg26nd4g284Hoz_NWj6-1bPE22iLaV5g9BX-QIp0Gm_pFCzNM_aem_th_AYZIDBNeF5Rlk8AoMtdPVskEZ3fTo7HelqEUg-08K68RyHmSumvd2bB3AF6IUw1KPA4

Loading

View More 我為何會在維園點起燭光

俄烏戰事一週年 反戰團體6人快閃集會 逾20警員戒備

俄烏戰事一週年 反戰團體6人快閃集會 逾20警員戒備https://bit.ly/3IQvXY6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一年,傍晚有6名「反戰動員」成員在尖沙咀「快閃」集會,聲援烏克蘭抗戰,期間警方出動逾20警力到場戒備。有成員強調香港真正向國際「Say Hello」的方法是關注國際戰況,尤其需要關注俄烏戰爭;亦有成員坦言「唔可以低調到連發聲都唔做。」 *****《獨媒》踏入第19個年頭,誠邀你訂閱支持▌Paypal/信用卡:https://inmediahk.net/supportus▌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inmediahknet▌轉數快:100876515▌單次支持: paypal.me/inmediahknet▌購物支持:https://bit.ly/3x3F6pa

Loading

View More 俄烏戰事一週年 反戰團體6人快閃集會 逾20警員戒備

韓國民主勞總 #KCTU﹕Stand with Hong Kong Workers

#國際連結   韓國民主勞總 #KCTU﹕Stand with Hong Kong Workers(Scroll down for English)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早前在國際職工會聯盟世界大會碰到韓國民主勞總 Kore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會長梁京洙。韓國民主勞總代表南韓113萬工人,是 #南韓 第二大工會聯盟。 梁京洙十分關心香港工運人士被囚,以及工會被打壓的情況,他希望把以下訊息帶給香港人,為香港工人打氣﹕ 「去年,我因為組織大型群眾示威爭取表達疫症下工人的訴求,遭到監禁,國際聲援令我有力量去面對困難。 現在我呼籲各地工會加強團結,爭取立即釋放香港被囚工運人士,包括前職工盟主席 #吳敏兒、秘書長 #李卓人 及前…

Loading

View More 韓國民主勞總 #KCTU﹕Stand with Hong Kong Workers

原文訪問:反戰爭常設大會(Permanent Assembly Against the War)成員薩沙

【巨大的抵抗:俄羅斯女性主義者反對戰爭和父權制|A Tremendous Resistance: Feminists in Russia against the War and Patriarchy】 原文訪問:反戰爭常設大會(Permanent Assembly Against the War)成員薩沙 我們「跨國社會抗爭平台(Transnational Social Strike,TSS)發表了對俄羅斯女性主義反戰運動成員薩沙(Sasha)的採訪,她持續參與反戰常設大會(Permanent Assembly Against the War),講述這場戰爭是婦女一直反對的、父權暴力的延續,講述了俄羅斯反戰者不同行動,並宣佈他們將在5月1日,於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採取行動反對戰爭。 您如何在俄羅斯組織女權主義反戰運動? 女性主義的反戰抵抗始於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即二月二十五日。我們首個行動是一份宣言,原本是用俄語寫的,後來翻譯成20多種語言。通過這份宣言,我們開始呼籲婦女和女性主義者及其團體與我們團結一致。我們行動和組織的主要渠道是Telegram…

Loading

View More 原文訪問:反戰爭常設大會(Permanent Assembly Against the War)成員薩沙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20世紀西方學運的精神領袖批判工業文明、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朽經典 ★繁體中文完整版,首度問世! 「人對人最有效的征服和統治,往往發生在最高度發達的文明中。」──馬庫色 本書是馬庫色以他在華盛頓精神病學院談佛洛伊德的講座(1950~1951年)為基礎,重新編寫而成,並於1955年出版。在書中,馬庫色試圖結合馬克思的早期思想,揭露佛洛伊德心理學中隱藏的政治學、社會學與哲學面向。 全書分兩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從社會學觀點,重新詮釋佛洛伊德有關文明的論述: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就是本能被壓抑的歷史。馬庫色認為,文明的進步不一定非得過度壓抑人的生命本能,而應該讓愛欲(Eros)自然流動,如此社會條件自然會朝愛欲流動的方向改變;第二部則批判工業文明、資本主義社會引以為傲的「理性」導致人的異化,並結合佛洛伊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建立「非壓抑性文明」的可能。 各界推薦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葉 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 「關於精神分析的哲學批判已經非常少見了。……這本書相當嚴肅看待精神分析,卻未將精神分析視為無法挑戰的教條。《愛欲與文明》是一本鼓舞人心、令人雀躍(但絕不是天真)的書。除了Ernest Jone兩本介紹佛洛伊德及其生活的知名著作外,評論家們認為,這本書是繼佛洛伊德本人停止出版著作以來,最重要的一般性論述。」──Clyde Kluckhohn,《紐約時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赫伯特‧馬庫色Herbert Marcuse德裔美籍哲學家、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創始人之一,被西方譽為「新左派理論之父」。 1898年生於德國柏林,1917年加入社會民主黨,1919年起在柏林、弗萊堡大學攻讀哲學,受業於著名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與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932年與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相識,並加入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1934年前往美國,先後在一些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任教。1942~1950年受聘為美國政府的研究分析員,離開政府工作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擔任研究員。 20世紀60年代末,積極支持西方青年學生運動,被視為當時學運的精神領袖。1963~1964年任耶魯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1954~1965年任布蘭代斯大學政治學和哲學教授,並取得第一個終生教授職務。自布蘭代斯大學退休後,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哲學教授。1979年7月,赴聯邦德國講學期間,逝世於施塔恩貝格。 一生著述豐富,除《愛欲與文明》外,重要著作還有《理性與革命》(Reason and Revolution)、《單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反革命與反叛》(Counterrevolution and…

Loading

View More 內容簡介